新闻资讯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科研动态

我院“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选育与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8月21日,中国农学会组织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董英山研究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胡宝成研究员等9位专家,对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杜德志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选育与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

  

  经过评议,专家组认为,该成果针对我国春油菜产量低、品质差、抗性弱等问题,开展了甘蓝型春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和杂交种选育,经过二十多年的攻关,培育出高产、优质、抗(耐)菌核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的“青杂”系列杂交种,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春油菜区油菜产量和品质。

  

  1、该成果培育出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11个(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其中适合低海拔区种植的品种7个,比甘蓝型常规品种增产10%-30%,含油量高达46%-50%;适合高海拔区种植的特早熟品种4个,比白菜型油菜增产15%-40%,含油量提高3个百分点。上述品种品质均达到国家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标准,抗(耐)菌核病性显著提高,特早熟品种的应用使甘蓝型春油菜种植区海拔上限提高了200米。

  

  2、通过种间杂交,结合小孢子培养和分子标记等技术,向甘蓝型油菜中导入白菜型油菜的特早熟基因,获得了能在高海拔地区正常成熟的特早熟甘蓝型油菜种质;利用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半冬性白菜型油菜和春性晚熟白菜型油菜拓宽了甘蓝型春油菜亲本资源的遗传基础,增强了春油菜杂种优势和菌核病抗性;将这些种质应用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选育,提高了杂种优势的潜力。

  

  3、获得国家专利3件、植物新品种权1项、制定技术规范18项,发表论文23篇。青杂5号、7号等多个品种连续多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油菜主导品种,“青杂”系列品种近五年在我国春油菜区年推广面积500万亩左右,占全国甘蓝型春油菜总面积的85%左右(占全国春油菜总面积的55%以上);累计推广6600多万亩,累计新增产值超过66亿元;青杂5号已推广到蒙古等国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资源创新及其特早熟品种选育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会专家还对品种选育和资源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咨询意见,明确了后续科研和转化推广工作的方向和思路。同时,针对该成果未来申报省部级科技奖励的需求,与会专家根据省部级科技奖励的申报要求和评审标准,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油菜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