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科研动态

四倍体马铃薯农艺性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院马铃薯研究团队在此前青薯9号基因组研究(The autotetraploid potato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ighly heterozygous specie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的基础上,开展了四倍体复杂基因组农艺性状的研究,连发两项研究成果。一项研究成果“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determination of tuber shape and eye depth in potato natural population based on autotetraploid potato genome”发表在SCI收录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Q1,IF="6.627)上发表;另外一项研究成果“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determination of the autotetraploid potato plant height”发表在SCI收录期刊《Genes》(Q2,IF="4.141)上,研究成果可为马铃薯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薯形、芽眼是马铃薯的重要农艺性状,是选育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重要的目标性状。研究以370份马铃薯自然群体为材料,通过重测序,对薯形和芽眼深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从马铃薯块茎形状GWAS中鉴定到146个显著的SNP位点,染色体1的A1单倍型的34.44 Mb-35.25 Mb以及染色体2的A1单倍型的28.35 Mb-28.54 Mb区域内存在非常强的关联;染色体2的A1单倍型关联区域上存在PLATZ转录因子、UTP-葡萄糖-1-磷酸尿苷基转移酶、FAR1共3候选基因可能与薯块性状有关。从马铃薯块茎芽眼深度GWAS中鉴定出53个显著的SNP位点,其中染色体5的A2单倍型的50.03 Mb-50.39Mb和染色体6的A2单倍型的25.85 Mb -26.39 Mb区域内存在非常强的关联;染色体5的A2单倍型的显著相关区域中发现水解酶和甲基转移酶蛋白,染色体6的A2单倍型的显著关联区域中发现3个CYPs,推测这些基因与芽眼深度密切相关。


作物植株高度是株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株高可以提高作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也可以通过降低的株高来提高作物产量。研究以四倍体马铃薯青薯9号基因组为参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370份马铃薯自然群体的株高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92个显著的SNP位点,主要位于染色体1的A3、A4单倍型以及染色体5的A1、A2、A4单倍型。筛选和鉴定得到35个候选基因,其中有6个为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信号相关基因。对四倍体马铃薯全基因组水平的赤霉素相关基因进行鉴定发现,PIF3和GID1a仅存在于染色体1,PIF3在染色体1的4个单倍型均存在一个拷贝,GID1a存在于染色体1的A3单倍型。鉴定到候选基因还包括FAR1基因、甲基转移酶、乙烯应答因子、泛素蛋白连接酶等可能与马铃薯株高的调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