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科研动态

我院在昆虫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湟水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支流,分布于湟水河流域的特有物种青海维蚋 S. qinghaiense 是评估河流和周围景观生态健康的环境指示性昆虫,该物种雌成虫为人畜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但关于此流域该物种潜在适生区及地理区划的研究目前处于空白。近日,我院昆虫课题组关于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Comparative Study of Potential Habitats for  Simulium qinghaiense (Diptera: Simuliidae) in the Huangshui River Basi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 Analysis Using Four Ecological Niche Models and Optimized Approaches”在昆虫学权威期刊《Insects》(JCR 1区且Top)发表。


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湟水河流域青海维蚋的分布情况,比较分析了基于四种生态位模型(MaxEnt(参数优化)、GARP、BIOCLIM和DOMAIN)的AUC与Kappa值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参数成功降低了MaxEnt模型的复杂性和过拟合程度,提高了预测精度;MaxEnt模型的AUC与Kappa均值最高,较其他三种模型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四种模型预测湟水河流域青海维蚋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该类昆虫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湟水河流域的中部与南部区域,分布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其中: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更为均衡,GARP模型的预测结果主要集中在高适生区和非适生区,BIOCLIM模型预测的适生范围最小,DOMAIN模型预测的适生范围最广。


研究还基于MaxEnt模型预测了末次间冰期(LIG)、全新世中期(MH)、未来时期三种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及分布中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末次间冰期与全新世中期适生区面积显著小于当前,分布中心从祁连山腹地向东南方向迁移至流域中部地区;未来时期在不同气候情景下适生区域面积较当前均呈现收缩趋势,分布中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研究结果在明确湟水河流域青海维蚋潜在适生区的同时,初步探明了古生态以及古气候对其现有分布格局的影响,为该地区蚋科昆虫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措施的制定和生态健康的评估提供重要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