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成果» 育成品种» 马铃薯

育成品种

马铃薯品种青薯10号

发布日期:2014-05-28 浏览次数: [返回上页]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一、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2000年以中德5号为母本,陇薯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01-11-52,属Solanum tuberosum ssp.tuberosum20091210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青薯10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薯2009001

  二、特征特性

  1植株性状

  半光生幼芽顶部尖形,呈紫色,基部圆形,粉红色,茸毛稀少。幼苗直立、绿色。株型直立,株高68.2厘米±5.72厘米,茎粗1.40厘米±0.12,茎绿色,茎横断面三棱型,茎翼直状。主茎数3.00±1.00个,分枝数3.37±1.12个。叶色深绿,叶缘平展,复叶椭圆形,有4对侧小叶,排列中等,顶小叶尖端尖钝形,次生小叶4对,托叶呈卵形。

  2 、花果性状

  聚伞花序,有7朵-8朵花,排列疏散,花蕾椭圆形,绿色,总花梗长12.30厘米±1.65厘米,花柄节绿色;萼片绿色,短尖形,花冠紫色,直径3.35厘米±0.18厘米;花瓣尖,浅红色,雌蕊花柱长,柱头二分裂,绿色;雄蕊5枚,聚合成圆柱状,黄色,无天然果。

  3薯块形状

  薯块圆形。表皮光滑。表皮白色,薯肉白色,芽眼浅,芽眼数5个-7个,芽眉弧形,脐部浅。结薯集中。休眠期35±4天,耐贮藏。

  4 、经济性状

  单株产量786/±104/株,单株结薯数4.50±1.40个,单薯重量130/±8/株,淀粉含量19.69%,维生素C 19.94毫克/100,粗蛋白2.06%,还原糖0.170%,食味品质好。

  5属性及生育期

  晚熟,播种至出苗期32±2天,期间≥5℃的积温330.20℃±18.70℃;出苗至现蕾期22±3天,期间≥5℃的积温300.90℃±35.80℃; 现蕾至成熟期96±3天,期间≥5℃的积温2012.40℃±60.40℃;生育期118±3天,期间≥5℃的积温2163.70℃±42.90℃,全生育期148±3天,期间≥5℃的积温2493.90℃±40.80℃

  6 、抗逆性

  耐旱、耐寒。

  7 、抗病性

  抗晚疫病、环腐病、轻感黑胫病。

  

  三、生产能力:

  水地产量37.500/公顷—45.000/公顷(2500.00千克/—3000.00千克/亩);低位山旱地产量34.500/公顷—39.000/公顷(2300.00千克/—2600.00千克/亩);中位山旱地产量33.000/公顷—37.500/公顷(2200.00千克/—2500.00千克/亩);高位山旱地产量37.500/公顷—42.000/公顷(2500.00千克/—2800.00千克/亩)。

  四、栽培要点

  选择前茬未用除草剂,土地平整,肥沃、耕层深厚,通气性好的地块,忌连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秋深翻,结合深翻施农家肥每公顷30.000—60.000(2000千克/—4000千克/),播前施纯氮0.150(10.00千克/),五氧化二磷0.078(5.20千克/),氧化钾0.150(10.00千克/)。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播前选择无病、无伤的幼壮薯作种,整薯播种或切块播种,切块播种时用75%酒精对刀具进行消毒。

  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播种量每公顷2.250—3.000(150.00千克/—200.00千克/)。行距70.00厘米—80.00厘米,株距为25.00厘米—30.00厘米。水地密度4.50万株/公顷(3000.00/),旱地密度6.00万株/公顷(4000.00/)

  川水地区采用平种,等行或宽窄行种植,等行60.00厘米—70.00厘米;宽窄行宽行80.00厘米—90.00厘米,窄行25.00厘米—30.00厘米

  高位山旱地可起垄等行距种植,行距70.00厘米—80.00厘米

  苗齐后除草松土,开花前及时灌水、施肥、培土。现蕾至开花前追施纯氮0.069(4.6千克/),开花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2次-3次。在生育期发现病株,随时拨除。田间植株茎叶枯黄90%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

  五、适宜地区:

  适宜于青海省水地及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